新闻动态

最新动态

民国时的旅游达人,怎么玩转镇江的?

发布者:镇江三山风景区 发布时间:2019/12/30 14:02:56 点击次数:803 关闭
近期,市民胡先生在他珍藏的民国残损期刊内发现一篇《镇江之见闻》游记,他将此发到朋友圈,立刻引来众多好友点赞。
那么,这篇80多年前的“游记”是如何推荐镇江的呢?
一、民国残损杂志中的新发现

这则民国“游记”共有3页,其中配有4张珍贵的黑白图片,皆为镇江景点风光照。



与现在报纸排版不同的是,其文字为竖行自右向左排列,字皆为繁体,印刷字体为宋体,列间距疏阔。记者粗略数了一下,正文字数不算多,第一页约600字,第二页约500字,第三页基本被两张图“占据”,只有约200字,整篇字数大致为1300字。通篇的标点符号只有“句号”。

胡先生珍藏的这本民国期刊是缺损件,这些散页共收录4篇游记,另外3篇分别是上海的《上海城隍庙》游记、南京的《雨花台之游》、徐州的《云龙山游记》,镇江的这篇列于其中,也彰显了当时镇江旅游的地位和分量。
这篇游记行文半文半白,言简意赅。文章开篇为:“镇江距首都凡七十公里。地极重要。为江南北交通之孔道。自省府迁设该处后。市面乃益臻繁盛。”
这篇游记的作者为“顾济之”,其履历在文中有说明:“记者于二十年前即曾经是处。后负笈宁垣。旅食津沽。”作者自称“记者”,而这次到访镇江的原因也有交待:“近以役于导淮。有清江浦之行。须在镇江舍车易舟。因作一日留。”
二、当年镇江的旅游配套如何
因为是一日游,顾济之说明:“惟以时日迫促。仅略游金山及公园等处,焦山远在江心。未及去也。”由于是在镇停留一日游玩,于是顾济之先找家店住下、吃饭、洗澡,再去游玩。而这基本上就算考察了当年的镇江的旅游配套情况。顾济之写道:“自车站至江边。必经旧英租界。海关及领事署等均在焉。该处街道整齐。房屋宽大。令人顿生异感。中国银行之房屋尤为宏伟。”


三、民国初的金山游套路

“自江边至金山。可通人力车。车资约小洋三角。惟道途崎岖不平。”顾济之这一句之后,便正式开启游金山之旅:“金山滨临大江。登山可北望江心。东览街市。山不甚高。禅院傍山而筑。山之阴有浮图。高耸云表。凡由沪宁路经镇江者。无不望见之。山上无可憩息之处。虽有寺僧招客饮茗。惟以无良好之地可坐。却之。寺中有法海洞。盖即附会义妖传中水漫金山之故事而得名。洞浅游人可入。山上景物。不过如是。下山有童子导往白龙洞。”
在顾济之行文中,如今游人如织的金山在其笔下如白开水般寡淡。也许,民国初期的金山上并无我们现在的这么多盛景,除了登山便是远眺,顾济之这段对金山描述,可谓惜字如金。之后,顾济之便驱车前往盛名在外的“天下第一泉”——“据云在离寺一里外。复驱车而往。地极幽静。泉以方池蓄之。筑有石栏。而天下第一泉之石额……漫游至此。渴甚。遂狂饮而出。”可以说,这一大碗甘洌的清泉倒是给了顾济之意外惊喜。
至此,顾济之的脚步仍没停息,他接着写:“镇江有公园。布置绝佳。惜以去时太晚,未及祥察。但知其依山筑成。历级而升。颇饶兴趣。园中有售饮食处。有影戏院。而革命先烈赵伯先之祠亦在焉。游览一周而出。”至此,顾济之的镇江一日游结束。
考察这段游金山的全程,胡先生认为,民国时期,金山寺的名声虽然一直远播在外,但真正到实地,给人的观感可能并不太突出。胡先生也找到了一段1932年宾客游金山的描述,时间与顾济之的游览时间相差不多,那是在当年的5月22日,镇江商会会长陆小波在金山寺为母庆贺八十大寿,祝寿宾客游金山的安排就颇为多样,连一些不开放的区域都对宾朋开放,此外可上江天一览亭、登七级浮屠塔、探法海洞等,可见如果有向导或是有人安排的行程可能更为丰富和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