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北固山下,有一位敢“亮箭”的三国第一“狙击手”!曹操做梦都想得的人才! |
发布者:镇江三山风景区 发布时间:2019/9/4 15:34:47 点击次数:606 关闭 |
北固山下,是三国东吴大将太史慈墓。墓前有座画像碑,是据史书上描写勾画出太史慈的轮廓:“身材高大,长有“美须髯”,猿臂善射弦不虚发。背插双戟,手按三尺长剑。”
太史慈是三国东吴大将,特点是敢于接受难于完成的任务。并且,这个人物每每在关键时刻善奇谋、勇亮箭、不惧强者、立信履约。他实际上就是三国时代的“狙击手”,一个人就是一支部队。 一个人就是一支军队的太史慈。
三国正史里面,善射的武将并不是那么多。三国志里明言“便弓马”的不到十个人,其中多是曹彰、糜竺、韩当、曹休这些并不显赫的将领。大家印象中百步穿杨的神箭手黄忠,正史中并没记录其弓箭本领。正史中仅记录的吕布“辕门射戟”,距离为一百五十步。和吕布这一箭比较,太史慈这一箭难度更大,在这个距离,仰射一箭,把人家的手反牢钉在护梁上,力度就非常不简单。三国武将中的第一神射手,应该是太史慈莫属。 曹操做梦都想引进的人才,就是这位太史慈了。 什么人能够“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呢?除了皇帝,只有勋臣。太史慈有匡扶天下、恢复汉室的雄心壮志,却不幸生于乱世,只能附于一个割据政权。终于,他在临终时将这种不甘心表现出来。太史慈死后,孙权“甚悼惜之”,厚葬于北固山。
可能太史慈也是罗贯中特别喜爱的一个人物,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让太史慈在赤壁之战后在合肥与张辽交战时中伏身亡,虽与正史的描写不符,但这个结局却比正史中的记载更为悲壮,是三国故事中深入人心的场景之一。
历经千余年,北固山的太史慈墓曾一度湮灭于杂草中,清代同治9年(公元1870年),在修筑镇江城墙时太史慈墓被发现,随即加以保护。而今的太史慈墓在近年更有多次整修。
综观三国历史,
太史慈的形象在东吴群英中鲜明突出,
某种程度上可以与“武圣”关羽相媲美,
太史慈在后人心目中,
俨然是侠肝义胆的典范。
近年来,北固山景区将太史慈墓修葺一新,
并在墓前树起太史慈画像碑刻,
让游人能瞻仰这位勇于“亮箭”、
智勇忠信的三国名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