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矗立在我们眼前的就是历经劫难的宋朝铁塔,它是我国仅存的六座铁塔之一,也是江苏省境内唯一一座铁塔,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原塔始建于唐代,是唐朝宰相李德裕为唐穆宗积冥福而建,又名卫公石塔,后多次被毁;北宋元丰元年改建成铁塔,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原塔为九级;明万历年间因海啸毁去上部七层,重修时改为七级;1842年英军入侵镇江时,妄图偷运这一国宝回国,由于塔身过于庞大而无法启运,才使铁塔幸免于难;后来光绪年间又遭雷击毁去了上部五层。解放后地方政府重修铁塔,在塔基下面发现了一个地宫,共出土文物2576件,内有金棺、银椁及佛祖舍利,其中李德裕亲自书写《重瘗禅众寺舍利题记》最有价值。现存塔基及残塔四层,高约8米,基座及一、二层是宋代所铸,三、四两层为原塔的五、六两层,系明代所铸,铁塔呈楼阁式,八角形。塔身八面四门,每面都有形态各异的的佛像和飞天造型。第四层塔身上有铭文,铸有“奉政大夫”、“承直郎”、“文林郎”等明代文官称谓。塔基须弥座上还铸有云水纹、莲瓣双雀图、二龙戏珠和飞天等图案,形象生动,呼之欲出。乾隆六下江南曾留下一首与大臣合作的诗“长江好似砚池波,提起金焦当墨磨,铁塔一枝堪作笔,青天够写几行多。”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京口三山”沿江分布绝妙的景致。铁塔为北固山增添了庄严瑰丽的色彩,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冶铁技艺的高超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