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最新动态

透过金山寺的的窗户,来聊聊《长安十二时辰》背后的润州

发布者:镇江三山风景区 发布时间:2019/9/5 9:55:57 点击次数:810 关闭

近期,大火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其中有一则故事记录在《太平广记》中而广为流传,金山寺大雄宝殿的外墙壁上,镶嵌着漆金香樟木窗雕就记录下这则故事。


其实润州作为唐代的十大望州,相当于全国十大城市,甚至长安城市的人力、物力,财力很大程度上也要靠润州去调度滋养。
长安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长安十二时辰》里胡人很多,商贸往来很是热闹,其中还出现了怀远坊民众,体现出了不一样的异域特色。从大司仪要求善恶要用烈火来评判,很明显他们是波斯的拜火教。
刹碍长空鸟,船通外国人。
房房皆叠石,风扫永无尘。
——许棠《题金山寺》
这首唐诗交代了润州作为长江运河的交汇处的重要口岸,商贾林立,站在金山寺上就可以看见外国的船只。当然润州城里的外国人也是很多,所以也带来了不同的风俗和信仰。


佛家
大唐长庆二年至大和三年、太和八年至九年、开成元年至二年,李德裕三任刺史润州,前后长达10年左右,自述为“三守吴门”。
这位未来大唐帝国的宰相和卫国公,为了便于对佛教的沟通和掌控,希望在衙署、官邸近旁建造一座寺院。他将官邸后园辟为寺基,在北固山后峰的南坡大兴土木,依山建寺。公元824年,李德裕在州属白下县长干寺,到已荒废阿育王塔的塔基内取得舍利,将其中11粒佛舍利移于润州,瘗藏在北固山后峰新建的石塔之下。

佛舍利封入石塔的第二年,寺院终于落成,这一年“三月己亥,甘露降北固山,李德裕建寺因以为名”,为了纪念这天降的祥瑞,称甘露寺。


道家

现存焦山碑林的《魏法师碑》全称《大唐润州仁静观魏法师碑》,立于唐仪凤二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是江南地区为数不多、保存较完好的初唐碑刻。该碑于一九六一年由丹徒华阳观迁移至焦山碑林。

《长安十二时辰》中出现的岑参,在练湖的湖心亭,远望北固楼,写过一首诗。也恰如其分的反映了历史长河的起起落落。
闲眺北顾楼,醉眠湖上亭。
月从海门出,照见茅山青。
昔为帝王州,今幸天地平。
五朝变人世,千载空江声。
——《送许子擢第归江宁拜亲,因寄王大昌龄》岑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