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快来为家乡打call! |
发布者:镇江三山风景区 发布时间:2019/9/6 14:17:14 点击次数:814 关闭 |
厉害啦!厉害啦!
镇江三山登上了《人民中国》,
值得所有镇江人骄傲!
先解一下
《人民中国》杂志
《人民中国》(日文版)杂志创刊于1953年,隶属于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是国家最早的一本在中国和日本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刊物。向日本读者深度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民风民俗、旅游等,让日本朋友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现今的中国。
镇江的山,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
江南佛教圣地——金山 从前,金山是长江上的一座小岛。由于常年堆积着长江泥沙,从民国时代开始这里便成了陆地。山中有一座寺庙,始建于东晋年代,历经1600多年的历史。它就是著名的金山寺。在金山寺的山门前,有一只宝鼎,游客们争相抚摸,祈福平安。仰望宝鼎后面的山门会发现,上面写的不是“金山寺”而是“江天禅寺”。金山寺被历朝历代的皇帝所重视,是皇帝下江南时的必到之处,因此,皇帝们常常将自己对这座寺庙的感受赋予它做名字。建寺之初,这里因为是江中一座小岛上的寺庙,因此得名“泽心寺”;到了唐代,当时的裴头陀在山中挖出了金子,所以皇帝赐名为“金山寺”;宋朝,宋徽宗在梦里游览金山寺,寺名又变为“龙游寺”;而后清代康熙帝登临此山时,俯瞰滚滚长江,身后是静谧的禅宗古刹,意境非凡,因此抒发内心的感受,又取名为“江天禅寺”。但最深入人心、广为流传的还是唐代的名称金山寺。
进入金山寺,一面黄灿灿的黄色围墙映入眼帘。中国古代,黄色象征皇族或皇帝,因此一般百姓不得随意使用。由此可以看出,金山寺是一家皇家寺院。进入大雄宝殿,抬头向上看藻井,可以看到八角形的藻井内绘有一双龙的图案。一般寺院的藻井,画的都是花鸟图案,这也再次证明了金山寺作为皇家寺院的重要地位。同时,这里自古还发挥着皇家图书馆的功能,在藏经阁中,藏有大量珍贵的佛教经典,在传教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康熙帝六次下江南六次都到金山寺也就不足为奇了。
除此之外,金山寺的佛教仪式、法会也久负盛名。佛教中重要的超度仪式“水陆法会”就起源于金山寺。南北朝时代,梁武帝的皇后郗氏是一个妒忌心极强,且怠慢佛教教义,常常做出无礼行为的人。因果业障,郗氏暴毙,死后被打入畜生道,沦为一只蟒蛇。有一天梁武帝在梦中遇到一只蟒蛇,对他说,自己正是郗氏,现遭报应沦为蟒蛇,尝尽了地狱之苦,希望梁武帝能够念夫妻之情,超度自己,脱离苦海。梁武帝一心向佛,心地善良,便将此事向高僧请教。高僧指出,若梁武帝心发慈悲愿意超度郗氏,那么就亲自撰写和诵读忏文,替郗氏一心悔改,再举办一场法会来超度她。梁武帝按照高僧的指点撰写和诵读了忏文,又请来有威望的高僧们举行了法会,将已故的皇后超度。在佛教中,水陆空三界中水陆两界疾苦最多,因此带着超度一切受苦亡灵的愿景,取名“水陆法会”。该法会从金山寺起源后,在全国各地流行。
金山寺得以家喻户晓,还因为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白蛇传》中,经典的“水漫金山”桥段就以这里为背景。走出金山寺,北边有一片开阔的金山湖面。围绕金山湖建造的白娘子爱情主题公园,以许仙与白娘子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搭建了多样的亲水活动区域。
书法爱好家的天堂——焦山 与金山相反,整座庙宇被葱郁的古树包裹,寺庙隐藏在山体之中的“山裹寺”之山,便是焦山。焦山至今还是长江中的一颗宛若明珠般的小岛,需要坐轮渡前往。将繁杂的心绪与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一起抛在脑后,踏上焦山,眼前就是静谧的禅境和历史古韵。焦山最著名的要数碑林。
焦山碑林是仅次于西安碑林的中国第二大碑林,现馆藏480多方石碑。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拥有“大字之祖”美誉,相传为王羲之所写的《瘗鹤铭》。经过定慧寺的香火,路过庄严的江苏佛学院焦山学院,钻进一个拱形石门,眼前是一片翠绿的竹林。这里就是焦山碑林。在这里展出的石碑,原本都是刻在焦山西侧悬崖上的摩崖石刻,但久经风雨,山体滑坡使大部分石刻落入江中,后被打捞上来,收藏在碑林中。 《瘗鹤铭》抒发的是饲养的两只仙鹤死去时,作者悲痛欲绝的心境。但文末并无作者署名,落款只有道号,连日期也无法确定。因此,该文何时出自谁手,至今也无法下一个定论。唐代的《润州图经》中有记载:“瘗鹤铭为王羲之书”,因此学界认为该碑文出自王羲之手的可能性最大。《瘗鹤铭》原本刻在焦山毫不起眼的崖壁上,但宋代有文人游览此地,偶然发现该碑文,并被其气势所震撼,就拓下来带回故乡,逢人便拿出来分享。一来二去,《瘗鹤铭》名声大噪。
除了运笔之中风韵独特,《瘗鹤铭》的学术和历史价值也很高。因为在这一篇碑文中能够看到篆书、隶书、楷书三种字体,生动反映了古代中国汉字的演变。看过《瘗鹤铭》拓本的文人墨客不远万里来到焦山,爬上崖壁只为一睹它的风采。被《瘗鹤铭》所打动的文人墨客有的在旁边的崖壁上临摹,有的刻录自己的观感,使焦山上出现了规模宏大的摩崖石刻群。日本江户时代的诗人良宽也酷爱临摹《瘗鹤铭》,他独特的笔触也深受《瘗鹤铭》的影响。
追溯三国情怀的圣地——北固山 说到爱情,还有一座山的爱情故事广为人知,但却比蒋宋的故事更加苦涩而充满阴谋。那就是北固山,三国史上刘备与孙尚香之间“弄假成真”的著名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208年到211年期间,孙权将吴都定在镇江北固山下的铁瓮城,虽然只有短短三年时间,却有无数著名的三国故事在这里上演。听着寺庙屋檐角下的铜铃声,伴着黄昏的光影登临北固山,就好像那些三国时期的著名场面鲜活地重现在眼前,使人有种穿越在历史幻影与现实之间的感受。
北固山上的小小甘露寺,曾是孙家的家庙,也是“刘备招亲”的舞台。在赤壁之战中被刘备夺取荆州的孙权想要与刘备谈判,甚至伺机暗杀他夺回荆州,于是将妹妹孙尚香作为诱饵,以提亲的方式引诱刘备来到了甘露寺。但刘备身边的诸葛亮早已看出其中的阴谋,便主动出击利用孙母对女儿的疼爱,试图击破这桩政治联姻。 谁成想,孙母见到刘备,对这位女婿很是欣赏,于是迅速将婚事提上日程,孙权不仅失去了暗杀刘备的机会,还事与愿违地把妹妹嫁给了这个冤家,想必一定是追悔莫及。如今走进安静的甘露寺,似乎还能感受到寂静的香火气背后正在酝酿的一场危机四伏的婚礼场面。之后,嫁到刘家的孙尚香因一封伪造的家书得知孙母病重,便只身回到吴国,再也不得与丈夫刘备相见。就这样,得知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战败,客死他乡。孙尚香也伤心地投江殉情。当时,她怀着万分苦楚跳入江中的地方,便是北固山上的“祭江亭”。坐落在北固山崖壁边上的祭江亭,常年有清凉的江风吹袭,就好像是在诉说孙尚香无奈又苦涩的结局。在这座浪漫与阴谋交错的北固山上,还有吴国名将鲁肃之墓、孙权与刘备比剑的试剑石、孙刘二人切磋马术的驻马坡等诸多三国的遗迹,随时让人能够穿越到那个战乱的年代,追溯心中的三国情怀。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希望两国之间一直保持民间文化交流,也代表中国人民与邻国友好交往的真诚愿望,愿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
|